找到相关内容502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详考其理,各擅宗涂”——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

    在某些方面也还是残存一点“佛性真常”的气息,不如窥基的立场来得纯粹。也许真常心思想还是比较契合于众生心的需求吧!也许佛性论还是比较符合儒家的“人性本善”论吧!总之,这已无关乎理论的高下,而是品味的问题了。思想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579872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禅中的自我

    它的名字、语言,想像着佛法就在名言文字中。然而两者是何等之遥,如天与地!   诸位求道者!你们认为我的说法是关乎什么?它们开乎心,而心既入一般人,又入智慧者,既入不洁者,又入洁者,入世俗者,又入不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780893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几乎全天下的父母亲都误解了这个问题的本质,二﹑三岁乃至四﹑五岁的幼儿们尚无明显的性别意识与认知 ,因此小朋友们所想要问的,根本就不是什么关乎「生理学」或「性教育」的问题,而是一个有关「存在(...完成的学术工作。   四﹑现代生死学相关课题之开展   承上所述,芸芸众生的生死大事,不但关乎个人层面的心性体认﹑生死自觉与生死超克,还牵涉到整个社会层面的文化传统﹑伦理道德﹑礼仪制度﹑风俗习惯﹑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之中。上述缘起之问题,似乎关乎各派系佛教教义体系的建构。但佛性义理之诠释,独汉传佛教最为集中、最为深入和最具丰富内涵。此不能不说,系受托于罗什、法显、玄奘三位大师的译著和传承之功。而对佛性义理高调倡导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

    喧嚣闹市里的庙宇也是花木葱郁,清净幽雅。可以说,佛教是重视环保、摄护生态的楷模。   总之,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,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,值得我们高度重视。如何处理好人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285458.html
  • 试论“三武灭佛”的共性

    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,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。而封建国家又是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,经济利益关乎根本,所以当佛教势力严重威胁其根本利益时,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--皇帝,为...

    张宝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586293.html
  • 从身体的奥秘探讨生命哲学——以禅、丹道与密为主

    有深意存焉。盖仗着这口气(呼吸),关乎生理、心理、精神,即可以掌握身体、生命,以至生死。生命的哲学从此入手,可以揭开宇宙之无限奥秘与宝藏。所不同者,丹道,注重“性命双修”。性,指(心)神;命,指(元)...

    熊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2888955.html
  • 《隐喻文化学》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

    上帝指令翻译成人间的语言,使凡人可以理解。这间接说明诠释学是人类或关乎人类的行为,其基本功绩在于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人类的世界。加氏指出,一般诠释学活动早在希腊就存在了,诠释学同圣经学的紧密...

    赵维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191579.html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其时而不爽;物之所会,事之所就,人之所为,惬如其当然,则如天时之适也。”(《说文广义》,9/356)四时,只是春夏秋冬的更替吗?推而广之,时间只是关乎天的“天时”?在船山看来,时总是属于人的。他说,“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大乘般若学影响的。   心的“远离”,正在于“无住”,也就是“于一切法,无有执着”。对什么都很淡漠,无关乎心。王维晚年正是这种心态:“晚年唯好静,万事不关心。自顾无长策,空知返旧林。松风吹解带,山月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